似兰斯馨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3:42:05
似兰斯馨是什么意思?

似兰斯馨是什么意思?
似兰斯馨是什么意思?

似兰斯馨是什么意思?
名声远播,就像兰杜的香气一样,虽远隔千里,也会随风吹来.这句出自《周易 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一句.
似,这个字到底读“四”音还是“事”音呢?按字典上的说法,这个字只有在做助词并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的时候,才读“事”音,其他用法都读“四”音,在这里是介词,应该读“四”音.
斯,本义为劈、砍,这里是个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馨,《说文》中解释为“香之远闻者也”,用来比喻名声、品德、教化等流芳后世,比如赞美艺术家常用的“德艺双馨”.《尚书��君陈》中说:“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说:天下大治的馨香,能够感动神明;谷子糜子这些粮食都不够香,明德才是馨香.
“馨”也可以用来做助词,比如古人用来赞美以孩子或子弟的词“宁馨儿”,相当于“这样的孩子”,“馨”是个助词,没有实际意义,但人们因为这个词的出处而将其作为褒义词.《晋书》上说,王衍从小就“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十来岁的时候去山涛家玩,山涛感慨了半天,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王衍就是把钱称为“阿堵物”的那为老兄,我们一般会认为他是装清高、玩深沉,其实不然.王衍的老婆郭氏仗着自己是皇后贾南凤的亲戚,“刚愎贪戾,聚敛无厌”,王衍觉得老婆太贪了,所以从来不说钱,郭氏非逼他说,就让婢女在王衍的床四周都撒上钱,让他走不了路.一般人早上醒来看见周围这么多钱,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而王衍一看就知道是老婆设的套,他对婢女说:“赶紧把这些阿堵物拿走!” 不过,王衍只会清谈,不会干正事,后来他率领的十万大军被石勒两万骑兵轻松灭掉,他本人也被俘虏,在石勒面前忽悠了好半天没有取得任何效果,被活埋于土墙之下.
不过,《宋书》出现的“宁馨儿”一词可不像是个褒义词:“初太后疾笃,遣呼帝.帝曰:‘病人间多鬼,可畏,那可往.’太后怒,语侍者:‘将刀来,破我腹,那得生如此宁馨儿!’”这个让老娘后悔生他的皇帝就是刘宋前废帝刘子业,他老娘说的“宁馨儿”可能是反话正说,也可能这个词亦有贬义.
这句的意思是:要具有像兰草那样芳香远播的德行.
要做一个香饽饽
古代的“兰”指的是兰草,即泽兰,一种生于沼泽地、水边的唇形科植物,它还有地瓜儿苗、地笋、蛇王草、虎兰、龙枣、奶孩儿等十几个外号.泽兰叶具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所以中医常用以治疗经闭、跌打损伤、身面浮肿等病症.
兰草因为有香气而被人们所喜爱,它与杜蘅、白芷、杜若,他们一起并列为古代四大香草.从古至今,人们总习惯把同一类的事物凑成四个来说,比如商山四皓、垂拱四杰、四大美女、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大天王、四小花旦,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搞不清楚,或许与四方或四季有关?“四”字本身就很奇怪,十个表示数目的汉字中只有“四”和“八”是像形字,“四”像鼻子喘息呼气之形,可能是取两个鼻孔呼吸各一次共有四次空气流动之意吧.古代四大香草之说,出自《汉书 司马相如传》中的“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周芷若”应该来源于此.“蘅兰芷若”这四种植物,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新鲜的,只能在药店里看到干枯的.
香草有什么用途呢?他们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古代达官贵人既有钱有有闲,喜欢将香草种植于庭院之内,又好看又好闻,还能彰显主人的品位,反正也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只要指手画脚让下人去种就是了.曹魏时著名的玄学家何晏在《景福殿赋》中写到:“芸若充庭,槐枫被宸.”芸,也是一种香草;宸,指屋檐.满院子都是香草,屋檐被树荫覆盖着,是多么的香雅气派啊!古人还把香草做成生活用具,疑似司马相如替陈阿娇写给汉武帝的《长门赋》中说:“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忽寑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荃,香草名,即菖蒲,又名“荪”,古时候用以比喻君主;茞,也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意思是说陈阿娇把把香草填充在枕头里、做成席子,睡梦中感觉汉武帝就在自己身旁陪伴.香草还可以制成洗漱用品,屈原在《云中君》里说:“浴兰汤兮沐芳华,华采衣兮若英.”在热水里加上兰草来泡澡,浑身都会香喷喷的;屈原的学生宋玉在《神女赋》说“沐兰泽,含若芳”,巫山神女用兰草浸制成的草本洗发水洗头,用杜若制成的漱口水漱口,让人闻起来心神荡漾.古人还用香草做熏香,用来净化空气,曹植在《七启》中曾写到:“薰以幽若,流芳肆布.”
香草还有很多用途,我们这里只再着重说一项,就是其佩饰之功用,前面屈原写的那句话中的“华采衣兮若英”,说的就是这个用途,意思是穿上佩饰着杜若之英的鲜靓盛装(也有人认为这是在说衣服鲜靓,像花一样美丽),时下当红明星刘若英的名字,或许出自这里.屈原的作品中总是不断地出现各种香草,很多是作为佩饰出现的,如《九歌》中说的“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离骚》中说的:“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等等.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屈原先生好像比较喜欢标新立异,总是穿奇装异服,弄一些植物插在身上,就像现在那位喜欢带朵大红花出镜的毒舌兼花痴杨二一样.其实,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且不说二人的选择不同(屈原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杨二抱着梦想离开了泸沽湖),单说二人佩饰植物的不同原因:屈原满怀救国救民的志向和富国强兵的谋略,结果不为统治者信任,遭到排挤,为了表示不如小人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反映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臭我独香的现实,他才佩饰香草,孤芳自赏,而杨二搞的那个黑鬓旁边一朵红,则是为了引人注意,孤花众赏.不过,从结果来看,二者还是有那么一点相似:一个忧国忧民,一个娱乐大众,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古时候佩饰香草的可不止屈原一个人,《礼记》中说,在朝廷举行庆典时,“诸侯执薰,大夫执兰”.薰,即蕙草,俗名佩兰.这说明兰草是古代上流社会人人必备的佩饰.不过,朱熹认为佩兰并不像泽兰那样适合做佩饰,他在《离骚辩证》中说:“古之香草,必花叶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佩兰比较容易枯萎,割下来之后就蔫头耷拉脑的,根本没法佩带.
随着社会进步和香熏产品的更新换代,香薰佩饰由香草变为香囊,最后变成现在的香水,使用起来越发简单方便,只是没有那么绿色纯天然了.古人也使用香水,古埃及、阿拉伯人都制作和使用香水,只是没有现在这么普遍和廉价.现代香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是从一场人类大灾难开始的.从14世纪中期开始,欧洲人开始不洗澡,这种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一直保持到19世纪初期.当然,他们不洗澡绝不是为了节约用水,而是为了保命.黑死病在欧洲横扫了三个世纪,夺去了上千万人的生命,当时的医生认为瘟疫是通过有毒的空气传播的,预防措施就是多穿衣服、多积累污垢,这样毒气才无法侵入,苍蝇还不叮无缝的鸡蛋呢.在这种情况下,没人敢脱衣服洗澡了,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洗澡.18世纪末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平均一年只洗两次澡,他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可能后脖颈上全都是污垢.人们身体如此肮脏,又要穿厚衣服,还不得捂馊了啊?据说当时的欧洲城市,每个人都是污染源,到处都洋溢着清新的馊臭味道.达官贵人们有钱,就买大量的香水喷在身上来掩盖异味,极大地促进了香水产业的发展.现在最著名的法国香水,据说是16世纪做手套的皮匠们最先发明的.由于牛羊皮制作的手套气味难闻,皮匠们就制造了香精浸泡一下,结果香味手套很受当欢迎.皮匠们一看,干脆改行,专门制造香水去了.直到19世纪,黑死病渐渐远去,欧洲人才敢于洗澡,但使用香水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
一个人插上香草、带上香囊、喷上香水就能够“似兰斯馨”了吧?不一定,也可能会薰得别人都绕着走,平时经常在电梯、地铁等公共场所遇到浑身散发刺鼻香水味道的人,觉得和刚吃完大蒜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据说外国有个城市的法律规定市民在吃了大蒜后的四个小时内禁止上飞机,依我看应该把喷了过多香水的人也加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