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与水稻土的特殊性质?酸碱度等等?敬请告知酸碱度,营养成分,土壤性质,矿物质等等四川南充地区的紫色土和水稻土,非其它地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0:05:00
紫色土与水稻土的特殊性质?酸碱度等等?敬请告知酸碱度,营养成分,土壤性质,矿物质等等四川南充地区的紫色土和水稻土,非其它地区

紫色土与水稻土的特殊性质?酸碱度等等?敬请告知酸碱度,营养成分,土壤性质,矿物质等等四川南充地区的紫色土和水稻土,非其它地区
紫色土与水稻土的特殊性质?酸碱度等等?敬请告知
酸碱度,营养成分,土壤性质,矿物质等等
四川南充地区的紫色土和水稻土,非其它地区

紫色土与水稻土的特殊性质?酸碱度等等?敬请告知酸碱度,营养成分,土壤性质,矿物质等等四川南充地区的紫色土和水稻土,非其它地区
一、紫色土(purplish soil)
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 .一般含碳酸钙 ,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由于紫色土母岩松疏,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中国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除丘陵顶部或陡坡岩坎外,均已开垦种植.因侵蚀和干旱缺水现象时有发生,利用时需修建梯田和蓄水池,开发灌溉水源.开辟肥源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也是提高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紫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土壤.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在南方诸省盆地中零星分布.紫色土有机质含量 1.0%左右,其发育程度较同地区的红、黄壤为迟缓,尚不具脱硅富铝化特征,属化学风化微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为7.5~8.5,石灰含量随母质而异,盐基饱和度达80~90%.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在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区中为较肥沃土壤,其农业利用价值很高.利用中需防止水土流失和注意蓄水灌溉、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轮作等. 石灰(岩)土 发育在石灰岩上的岩成土.在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凡有石灰岩出露之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和云南境内.在石灰岩体出露的喀斯特地区多形成较为年幼的石灰(岩)土.石灰(岩)土的植被多为喜钙植物如蕨类、五节芒、白茅等.这类植物的有机质成为石灰土腐殖化作用的物质基础.石灰(岩)土可分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①黑色石灰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呈良好团粒结构,土色暗黑,中性至碱性反应(pH6.5~8.0),土层厚薄不一.②棕色石灰土,常见于山麓坡地,色棕粘重,不均质石灰反应.③ 红色石灰土,土色鲜红,剖面上部多无石灰反应,表土pH6.5,心土7.0~7.5. 磷质石灰土 分布于中国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由于岛屿地处热带,大都由珊瑚礁构成.磷质石灰土即于珊瑚礁磐基础上发育而成,成土母质为珊瑚灰岩或珊瑚、贝壳机械粉碎的细砂.在海岛上的细砂表面聚积了大量富含磷质和有机质的海鸟粪,形成富含磷质的石灰性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可高达12%以上,全磷量26~32%.成为富含有机质的天然磷肥资源.
紫色土分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3个亚类.
酸性紫色土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广大低山丘陵.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磷、钾稍低.土壤呈酸性,pH小于5.5,盐基饱和度较低.
中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土层较酸性紫色土薄,约30至60cm,碳酸钙含量小于30g/kg,pH值约为7.5,肥力水平较高,但有机质、氮、磷稍显不足.
石灰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滇中等地,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大于6%,土壤有机质在10g/kg左右,氮、磷低,锌、硼严重缺乏,土体浅薄,保水抗旱能力差.
二、水稻土
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河谷之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
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及其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
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 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
(二)水稻土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从各个地带性的土壤、水成与半水成土壤、盐碱化土壤上种植水稻均可发育为水稻土.但不是只要种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一般以其水耕淀积层(Bshg)为其诊断层.
(s二三氧化物 g氧化还原层 )
二、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与基本性状
(一)水稻土的形成
主要是水耕熟化中的水层管理的灌水淹育和排水疏干,使主体发生还原与氧化的交替进行.
1.氧化还原与Eh:
灌水前,Eh一般为450~650mV,
灌水后可迅速降至200m V以下,尤其土壤中有机质旺盛分解期,Eh可降至100~ 200mV,
水稻成熟后落干,Eh又可达400mV以上.
同一水稻土剖面中,由于水层的微环境不一样,其Eh也不一样.
表面极薄层(几mm至1c m)一泥面层与淹水相接,受灌溉水中溶解氧(每升水中含氧7.9mg )的影响,呈氧化状态, Eh为300~650mv.其下耕作层和犁底层,由于水饱和,加之微生物活动对氧的消耗, Eh可降至200mV以下,为还原层.犁底层以下土层的Eh值则取决于地下水位深度,如地下水位深,该层不受地下水影响,由于受犁底层的阻隔,水分不饱和,故又处于氧化状态,Eh可达400mV以上;如地下水位高,则该底层处于还原状态.水稻土的这种Eh特征就决定了水稻土的形成及有关性状的一系列特性.
2.有机质的合成与分与母土(不包括有机土)相比,水稻土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故有机质增加.但富里酸比重加大.
3.盐基淋溶与复盐基作用:种稻后土壤交换性盐基将重新分配,一般饱和性土壤盐基将淋溶,而非饱和土壤则发生复盐基作用,特别是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以后.
4.铁、锰的淋溶与淀积:在还原条件下,低价的铁、锰开始大量增加,特别与土壤有机质产生络合而下移,于淀积层开始淀积,而且锰的淀积深度低于铁.一般铁、锰在耕作层较低,淀积层较高,潜育层最低.铁、锰的淋浴可以导致“白化土”作用的发展,这方面可参考R.Brinkman有关铁解作用的学说.
白土形成的三个阶段:
铁、锰的淋溶与淀积:铁锰还原,胶膜溶解,结构破坏,粘粒悬浮
粘粒的淋移淀积:分化出白色粉砂层和粘重黄泥层,上层滞水
粘粒矿物的蚀变:吸收复合体上的盐基被氢取代,矿物晶格破坏,出现硅粉
5.粘土矿物的分解与合成:水稻土的粘土矿物一般同于母土,但含钾矿物较高的母土(如石灰性紫色土)发育的水稻土,则水云母含量降低,而蛭石增加.
(二)水稻土的剖面形态
水稻土的剖面构型一般为W-Ap2 -Be-Bsh(g)一Br
水耕熟化层(W):由原土壤表层经淹水耕作而成,灌水时泥烂,落干后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厚约5~7cm, ,表面(<1Cm )由分散土粒组成,表面以下以小团聚体为主,多根系及根锈;第二层:土色暗而不均一,夹大土团及大孔隙,空隙壁上附有铁、锰斑块或红色胶膜.
犁底层(AP2 ):较紧实,片状,有铁、锰斑纹及胶膜.
渗育层(Be):它是季节性灌溉水渗淋下形成的,它既有物质的淋溶,又有耕层中下淋物质的淀积.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可以发展为水耕淀积层,另一是强烈淋溶而发展为白土层(E).后者可认为是铁解作用的结果.
水耕淀积层( Bshg):也有人称之为渗育层或渗渍层,或鳝血层:此层含有较多的粘粒,有机质、铁、锰与盐基等.铁的晶化率比上覆盖土层高,而且可根据其氧化还原强度进一步划分.
潜育层(Br):同于一般的潜育层.
母质层(C):因母土和水稻土的发展过程而异.
不同母土起源的水稻土,如果经过长期水耕熟化,可以向比较典型的方向发育,如图11-2所示.

(三)水稻土的一般性状
1.水稻土中的有机质和氮素
(1) 水稻土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旱作土壤相比,腐殖质化系数也高,据沈阳农业大学观测,旱作土壤施新鲜猪粪、牛粪及马粪,其腐殖质化系数(一年)分别为27.5%、37.6%和32.0%,而水稻土分别为38.4%、69.8%和48.0%.
(2)水稻土中的氮素;因有机质量高,所以水稻土的氮素营养主要来自土壤,已有研究表明,在施氮肥条件下,水稻所吸收的氮素60%~80%来自土壤,20%~40%来自化肥,从这可以看出水稻土培肥的重要意义.
另一问题是水稻土中的氮素循环的反硝化过程,如图11-3所示.因此,在氮肥施用上要特别加以注意.
2. 水稻土中的磷、钾与硅
(1)水稻土往往缺磷:一是早春土温低,微生物活动弱,不利于有机磷的转化,故早春易发生僵苗或红苗;另一是后期水稻土水层的落干管理,Fe2+ 变为Fe3+与PO43-结合,形成难溶性的Fe( PO4 ).
(2)水稻土往往缺钾:主要是Fe2+交换土体中的钾而产生置换淋失,致使幼苗缺钾,可用稻草还田、施草木灰及钾肥等解决.
(3)水稻土中的硅虽多,但溶解度小,硅酸以单分子Si( OH)4 形态溶于水,但它可以被铁、铝两性胶体吸附,又能与Fe(OH)3 结合成复盐.这种化合物只有通过淹灌, 增加其还原性而提高其硅的有效性,以补充水稻生长时的需要.
3.水稻土中的硫:水稻土中的硫,其85%~94%为有机态,当通气状态不好时易还原为H2 S,引起水稻中毒,其临界浓度为人0.07mg/kg. 其中毒标志是水稻根系发黑,为FeS所蒙覆.因此水稻土的通气状况比较重要.良好的通气状况的标志是根系嫩白、主体根孔为红色 胶膜蒙覆.
4.水稻土中的铁和锰:如在水稻土形成一节所述,水稻土的铁和锰易于随Eh值的变化产生移动.但在作为水稻的营养状况而考虑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排水不良的“锈水田”中 Fe含量可达50~100mg/kg的毒害临界值.
5.水稻田中的pH值:水稻田的pH值除受原母土影响外,而与水层管理关系较大,一 般酸性水稻土或碱性水稻土在淹水后,其pH值均向中性变化, 即pH值在4.6~8. 0范围内,变化到6.5~7.5.因为酸性土灌水后,形成Fe2+和Mn2+,在水中形成 Fe (OH)2 和Mn(OH)2 ,使水稻土pH值升高;碱性水稻土由于灌溉,使土壤中的碱性物质遭到淋失,从而使pH值降低.
6.水稻土的一些特殊的水分物理性状与耕性
(1)油性:它是土壤腐殖质和粘粒含量适中的表现,有机质含量约29.2 g kg-1 (土0.46),粘粒含量.一般为16%左右,油性也是指具有良好结构等的一个综合肥力较高的土壤性状.
(2)烘性与冷性.它是指含有机质较多,且C/N比高的土壤的温度变化的综合反映.
(3)起浆性与僵性:一般质地粘重,主要由于粘土矿物不同而在水分物理性状方面的反映,前者以2:1型为主,后者以1:1型为主.
(4)淀浆性与沉沙性:一般质地较沙( SiO2 含量在70%以上),主要由于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水分物理性状.前者的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约为2∶1;后者多为5:1
(5)刚性与绵性:它是粘粒与粉沙的不同含量在土壤水分处于风干状态下的一种土壤结持性,前者粘粒含量>40%,后者粉沙含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