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中,同一琴,两次境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3:33:14
工之侨献琴中,同一琴,两次境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

工之侨献琴中,同一琴,两次境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
工之侨献琴中,同一琴,两次境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

工之侨献琴中,同一琴,两次境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
1、第一次献琴分析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2、第二次献琴分析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全部展开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个中因由自己体会吧,社会自古便是如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