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的制度或政策 以及民族,外交的发展状况.不同时期 包括 1.夏商西周,2.春秋战国 ,3.秦汉 4.魏晋南北朝,5.隋朝,6.宋元,7.明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5:51:06
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的制度或政策 以及民族,外交的发展状况.不同时期 包括 1.夏商西周,2.春秋战国 ,3.秦汉 4.魏晋南北朝,5.隋朝,6.宋元,7.明清

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的制度或政策 以及民族,外交的发展状况.不同时期 包括 1.夏商西周,2.春秋战国 ,3.秦汉 4.魏晋南北朝,5.隋朝,6.宋元,7.明清
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的制度或政策 以及民族,外交的发展状况.
不同时期 包括 1.夏商西周,2.春秋战国 ,3.秦汉 4.魏晋南北朝,5.隋朝,6.宋元,7.明清

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的制度或政策 以及民族,外交的发展状况.不同时期 包括 1.夏商西周,2.春秋战国 ,3.秦汉 4.魏晋南北朝,5.隋朝,6.宋元,7.明清
【夏商周】
一,经济:奴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①生产力的变化.夏、商、西周的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铁器和牛耕,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
②经济活动状况.夏、商、西周的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了较大发展.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武器,但后来也开始向生活化、工具化发展.纺织业、玉器加工业、陶瓷业、漆器业有了发展,后期煮盐业、酿酒业等有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商业、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发展.

二,政治: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 从天子以下按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的宗法制分封诸侯, 而诸侯以下又按照宗法制再分封,下一级再分封... 从中央到地方都是按宗法制分配政治权力的 但实际上中央集权的程度低 地方有很强的割据趋势

三,民族:
鬼方是夏商时居于我国东北北方的少数民族,在周时从西北方进攻过华夏.
犬戎是古族名.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即猃狁,也称西戎,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
山戎是我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
白狄,亦作" 白翟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春秋前期主要分布于古雍州北部(今陕北一带).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关于“鲜卑”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

四,思想:
1、神权法思想:
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动摇于西周
2、夏商的神权法思想主要表现为:“天命”“天罚”
3、西周的神权法思想出现一次重大转变:“以德配天”说.
夏商的神权法思想主要表现为:“天命”“天罚”
天命:认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是由上天所安排的,人们应该无条件的服从.
天罚:上天的诛罚.奴隶主阶级把施行刑罚说成是上帝的意志,是秉承神的指令,从而把刑罚蒙上一层神圣的外衣.
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
1、商朝奴隶主编造了许多上帝立商的神话
2、商代占卜之风极盛
3、商朝的奴隶主以迷信鬼神著称

【春秋战国】
一,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整个社会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其主要表现,首先是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其次是各诸侯国内部宗法关系进一步破坏,“私门”(卿大夫)向“公室”(诸侯)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第三,争霸战争也引起了世袭制和世卿禄的官俸制度的变化,各诸侯国都不同程度地离开宗法制的“亲亲”原则,实行“尚贤”方针,在更大范围内选用人才.

二,经济:
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5532b35a804d2b160b4ec01a.html

三,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一)儒家
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为代表.他建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伦理理论与道德准则.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孟子对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提出了性善论,确立了主观伦理精神.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心,具体表现为“恻隐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扩充“善端”,便发展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荀子对孔子伦理思想中的“礼”作了进一步的阐发,确立了客观伦理精神.“礼”是“天理”、“人情”、“国法”三者的统一.主张性恶论,讲究化性起伪.
(二)道家
道家的伦理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老庄伦理精神的主要倾向是:以保全个人的生命、超脱世俗生活为最高理想,鄙视君臣、父子的人伦之道,接近出世主义.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人生态度、处世原理、修养方法,与儒家相补充.如果说儒家伦理精神是在社会生活中的“进”,道家伦理则是在社会生活中的“退”,它所要解决的是在曲折的、不得志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三)墨家
墨家的伦理思想以墨子为代表,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在道德评价上,墨子提出“志功”统一的主张.在义利关系上,墨家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墨家认为义就是利,“重利”就是“贵义”.但其理论的短命标示出其理论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结构.
(四)法家
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是管子、韩非子.法家伦理思想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法起根本性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可以代替道德.中国社会最后形成的“内法外儒”的统治形式说明了中国社会家国一体的格局.

四,民族
春秋时期,中原人常常自称为“诸夏”,将居住在周边地区的部族称为“蛮、夷、戎、狄”.随着中原各国与周边民族的密切交往,到春秋战国之际,“蛮、夷、戎、狄”中的大多数部族逐渐与“诸夏”相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北部与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戎和狄.其中,戎包括北戎、山戎及部落众多的西方戎族,狄包括白狄、赤狄、长狄等部族.到了战国时期,这些部族多与华夏族融合成一体.北部地区的部族被泛称为“胡貉”,包括东胡、匈奴、林胡、楼烦等;西北部地区的部族被泛称为“氐羌”.

春秋时期,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及江苏北部一带,包括淮夷、徐夷、东夷等.

春秋战国时期,居于楚国境内或楚国之南的少数民族被称为“群蛮”和“百濮”,他们后来逐渐融入楚国;东南部及岭南少数民族被统称为“百越”,分布于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西南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巴、蜀和西南夷.巴人分布在今重庆及四川东部、湖北西北部及陕西汉中地区;蜀人分布在今四川北部和西部;西南夷分布于今四川西北、西南部,云南和贵州两省及广西西部.

【秦汉】
一,政治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自然在制度上有着开创性的贡献.首先秦朝确立了皇帝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的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帮助皇帝管理朝政.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度,确立郡县制.废除了官员世系制度,县及县以上地方官员均由皇帝指定.以上种种,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朝基本沿袭秦制,所不同的是在初期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后改为郡县制.汉武帝时在全国设立十三个州,先是监察区域,后逐渐成为行政区域.
唐朝则沿袭隋制,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上,此时州的范围大大减小,与郡平级.此时地方为州县制.后来仿效汉朝把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域,名叫道.

二,经济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百二十钱(一算).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廿钱.西汉早期,自耕农是农民阶层的主体.到西汉中后期,土地集中日益严重,自耕农大量破产,沦为佃农.豪强庄园势力日益强大.东汉后,这一现象更甚,地主庄园势力的膨胀,亦间接导致了三国局面的形成.
汉朝时期,铁制农具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著名的农具种类有铁犁壁、矩犁、全铁曲柄锄等.牛耕是最主要的犁地方式,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区田法相继诞生.国家注重兴修水利,尤以关中地区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国渠、六辅渠、白渠等.在洛水附近有一条龙首渠,由于附近地区土质松软易坍塌,就用凿井的方法代替地上管道,叫做井渠,极类似于今天新疆地区的坎儿井.东汉时期,出现了翻车和渴乌等水利工具,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率.著名的农书有《氾胜之书》.
西汉早期,冶铁业分国营(中央政府)、官营(地方经营)和民营三种类型.当时著名冶铁家有卓王孙、南阳孔氏等.汉武帝于元狩三年收冶铁为国营,自此之后冶铁业开始衰落,但由于此对国家财政较有利,之后一直没有改变此政策.到了东汉,冶铁业由社会自营,加上水排的发明,冶铁业更加发达.铜器虽出现变少,但在两汉时期仍是重要的金属器.漆器则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工艺品.汉朝的纺织业亦有国营与民营之分,民间著名纺织业者有陈宝光,他是织花机的发明者.到东汉时期,蚕桑养殖在长江流域和岭南等地开始推广,特别是四川地区.蜀锦更价值连城,在三国时期甚至成为蜀汉一大财源.麻葛制品中,最出名的是产于会稽地区的越布.
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改行贵粟政策,商人竞买爵位,国家存粮大涨,商人的地位也有大幅度提高.西汉时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吴、寿春、番禺、成都等,各大都会间亦有河渠或大道想通.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商路.而海上交通也有出现.在边疆地区,与外国定期有“合市”供交换有无.伴随著商业的发展,一些经商哲学纷纷出现.到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达,各地货物往来更加频繁.

三,思想
秦朝是以法家作为其统治思想的.所以推崇严刑峻法,而对于其他学说尤其是儒学是打压与消灭的.不过说实话,儒以文乱法.是该好好收拾收拾.
汉初是以道家思想作为统治基础,文景之治讲究的是无为而治,圣天子垂拱而治.
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真正走上统治阶级的舞台.

四,民族
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确立源自于秦朝,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各个朝代无一例外的都实行了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度.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有了差异必然导致矛盾.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才可能维持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统一.“秦又北逐匈奴,南开桂林、象郡,规模稍扩矣.”(夏曾佑《中国古代史》)秦朝在地区管理建制上,首开郡县制.西汉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也继承并完善了秦朝的郡县制度,实行边郡制.汉朝把边疆地区新设的郡称为边郡或初郡,与中原地区的郡县都有明显不同.首先,这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而设置的,它的管辖区域都是少数民族原来居住的地区,以原有的民族或部落地域为郡的范围,并保持原住民的各项政治、社会习俗.跟今天一国两制,有点类似.“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蕃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史记•平淮书》)关于疆域问题,西汉北击匈奴以后,在匈奴故地河西地区,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威武、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这些特殊的行政区域里,汉朝也实行了不同的政治管理制度,一是由内地相同的守、令、长等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二是与其同等的王、侯、邑长等,虽也由中央任命,但都是由当地原民族首领充当,属于土官体系,不上缴赋税,只是向政府交纳一些土供,以表示在政治上的臣服
在缓和民族矛盾方面,汉朝统治者大都采用和亲政策,并开边市,与匈奴等民族互通有无,极大的促使了汉族先进文化的传播,也促使了匈奴等边疆游牧民族文明的进步,由此也加大了匈奴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单于亦谴韩氏都候屯云中……于是匈奴之众,遂于汉族杂居.”(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南匈奴之世系》)这在稳定社会,促进统一国家形成,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


五,外交
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9a98b79851e79b89680226ea.html

【魏晋南北】
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89105d222f60ddccda38a047.html 经济政治,这个很全面

二,思想
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
西晋后期,玄学思潮同极端发展,至此,玄学所主张的放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为上,都对封建政权构成破坏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学内部及儒家学者的不满,从而掀起对道家和玄学的批判思潮.
东晋时期,佛教的流行,特别是般若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道家、玄学的思想、语言及方法,故出现玄佛合流的趋向.因此,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除继续批判道家、玄学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义和人文传统批评佛教.他们站在维护儒家名教的立场上,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响,力图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但都缺乏足够的理论
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三,民族
http://wenku.baidu.com/view/74670c777fd5360cba1adbc8.html

【隋唐】
http://baike.baidu.com/view/469372.htm
很全面

【宋元】
北宋时期

中国出现印刷术和火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中国海上贸易十分兴盛,福建泉州一带成为繁华的港口(被称为当时的“天下第一港”),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财政收入超过一亿两白银,首都开封和杭州人口达到400到500万人口,相对当时佛罗伦萨和巴黎十几万人口来讲确实是十分繁华.各国商人云集,文化也极盛,出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提倡三从四德,女性缠小脚的汉族陋俗于焉产生.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宋词,有苏轼等词文优秀的词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社会文化发达,出现了白蛇传,梁祝等浪漫爱情传说,以至于宋朝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元朝时期

元朝建立后,一方面吸收了许多中原、汉族文化,以中原的统治机构和方式来统治人民,并大力宣扬朱熹一派的理论(即程朱理学),使得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朝代)的官方思想,另一方面却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统治区以及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的人口;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族人.这种民族制度导致汉族的不满,许多汉族人将元朝视为外来政权,并发动多次反抗.元朝政府除了传统的农业外,也比较重视商业.元朝首都大都十分繁华,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云集.在文化上,则出现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涌现出诸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著名作曲家.

明清:http://baike.baidu.com/view/864905.htm


后面几个百科里很多也很好.

欢迎追问,谢谢采纳 !

概述中国世界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文学艺术,国际关系的内容! 科举制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 中国1978-现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大事件 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的制度或政策 以及民族,外交的发展状况.不同时期 包括 1.夏商西周,2.春秋战国 ,3.秦汉 4.魏晋南北朝,5.隋朝,6.宋元,7.明清 中世纪时期的 经济政治文化 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思想,经济,与当时的西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 总结隋唐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科技、民族融合、外部环境等) 比较先秦时期的政治文化与经济文化 明清时期中国危机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文化的角度答 先秦到明清时期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不同 为什么现代的中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落后西方欧美? 中国近现代与西方近现代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与科技的不同之处. 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特点 经济,思想,文化几个方面吗?谈一谈明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西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军事的不同快一点!作业来的!各位帮帮忙吧~~~谢谢!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总结. 分别列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