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生物谁能把没课的知识要点总结出来告诉我~我生物超差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7:50:03
请问,生物谁能把没课的知识要点总结出来告诉我~我生物超差的.

请问,生物谁能把没课的知识要点总结出来告诉我~我生物超差的.
请问,生物谁能把没课的知识要点总结出来告诉我~我生物超差的.

请问,生物谁能把没课的知识要点总结出来告诉我~我生物超差的.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题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的重要性:一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的基础;二是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探究、实验.
观察: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的记录、积极思考、成果交流.
调查: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方案(必要时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必要时用数学统计方法).主要有普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实验变量:光照(明和暗两种对照环境).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光和作用、动物捕猎);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出汗、呼气、排尿、植物落叶等);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含修草、变色龙、向阳性、向水性、背地性、雨后春笋等);5、生物能生长(鸡长大)和繁殖(蛋生鸡);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7、生物能遗传(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同时具备七大生物特征者为生物.
生物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鸡、鸭、鹅)、家畜(羊、猪、狗等)、宠物等.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会飞的昆虫、鸟类及细菌等微生物)、水圈大部(多在150米内)、岩石圈表面(人类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总厚20千米.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是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任何生物对环境都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普遍性),但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任何生物都有天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好处(柳杉吸收有毒气体、森林增加空气湿度),坏处(老鼠破坏庄稼).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一片草原、一条河、一个湖泊等).
生态系统必须有: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和水).
生产者: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供自己和其他生物使用.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吸收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中只表示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没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食物网: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态系统的特性: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无限增多和无限减少,而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当人为对它进行干预时,它将很难恢复.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的积累,越到后面中毒越深.
七大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有重要作用,物种最复杂)、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七大生态系统相互关联.(阅读课本31页)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许多是全球性的.
显微镜的结构: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和机械部分(其它).反光镜有两面,一面平面镜(外界光线明时用),一面凹面镜(外界光线暗时用).遮光器(即光圈),暗时用大光圈,明时用小光圈.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和安放.
2、对光:物镜、反光镜同时对准通光孔.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时即可.
3、观察:放(标本放在显微镜上)、压(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降(转粗准焦螺旋,降镜筒,眼睛侧视)、升(看目镜内,逆时针转粗准焦螺旋)、调(转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移(物象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
4、清洁收镜:用擦镜纸擦目镜和物镜.
显微镜成像原理:经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坚持两步倒(上下倒、再左右倒).
常见三种玻片:切片(“切”)、涂片(液体生物材料)、装片(“撕”或“挑取”,细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装片).
制作临时装片:擦(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滴清水在载玻片的中央)、撕(撕生物材料)展(在清水里展平)、盖(用盖玻片盖好,让一端先接触水缘,缓缓压下,避免产生气泡)、滴(滴稀碘液染色,染色会杀死细胞,做活细胞实验或看生物活性时不要求染色.)、吸(左滴右吸).
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保护、支持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核(遗传信息库)、细胞质、液泡(液泡的细胞液中溶有大量的物质,果汁的主要来源结构)、叶绿体(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生物作图要求:3H铅笔,偏左画图、右标注,下中写图的名称,指示线用水平线,图只出现点与线.
判断污点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的方法:
先转目镜,污点动则在目镜上,不动则可能在物镜和玻片上;再转玻片,动则在玻片上,不动则在物镜上.
制作装片:擦、滴、刮、涂、盖、滴、吸.
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施莱登、施旺共同创建“细胞学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植物细胞壁只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植物特有,进行光和作用反应式,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和线粒体(进行分解有机物反应式,“动力车间”,动、植物均在进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上有DNA(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DNA上有基因片段.
染色体的特点:每一个物种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是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由一个变两个的过程是细胞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分成两个,细胞质再分成两份,在中间形成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分裂初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加倍,加倍后的染色体再平均地分到两个细胞中.保证了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即所含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从受精卵细胞开始)→组织(四大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器官→系统(八大系统)→动物体.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器官→植物体.
四大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功能;如皮肤有保护,小肠腺能分泌消化液.
肌肉组织:收缩与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感到疼痛、痒等.
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动物器官:眼、耳、鼻、心脏、肝、肾、肠、胃、脾、甲状腺、唾液腺等.
植物四大组织:
分生组织:始终不分化,终生具分裂能力,能产生其他的组织.
保护组织:各器官的表面,具保护功能.
输导组织:导管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营养组织:六大器官中均含大量营养物质.营养组织中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和合作用.
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衣藻(植物)、草履虫、眼虫、变形虫(动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细胞内有一些结构.草履虫结构图书上70页.
赤潮: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海水颜色改变的现象.
水华:蓝藻、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引起水体变绿的现象.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见.
根据寄主不同分三类:动物病毒(流感、爱滋病、鸡瘟)、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萝卜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内的遗传物质.
病毒生活: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活细胞后通常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重新开始.
已知绿色植物30多万种,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
藻 类
单细胞藻类(衣藻)、多细胞藻类(水绵);淡水藻类(衣藻、水绵)、海洋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生活环境:多水中,少在阴湿陆地上;特点:全身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和无机盐,无根、茎、叶的分化.作用:释放百分之九十的氧;鱼类饵料;食用;药用.
苔藓类
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特点: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为假根;作用: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背、腹两面入侵,使苔藓类的生存受到威胁.)
蕨类
生活环境:森林或山野的潮湿环境;特点:具根、茎、叶,且有专门的输导组织;生殖:孢子生殖;作用:两亿年前的蕨类植物灭绝形成煤;药用(卷柏、贯众);饲料(满江红).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胚)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
胚:将发育成新的植株.果实的结构:果皮和种子构成.
分类:1、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如玉米)和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如大豆、花生);
2、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如桃、玉米).
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有生命的、过了休眠期的,胚是活的且完整的.
种子萌发的过程:1、吸水,子叶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2、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3、胚轴伸长;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幼根的生长原因:1、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量增多;2、伸长区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根尖四区:1、根冠:保护;2、分生区;3、伸长区(长得最快);4、成熟区(具根毛,增大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芽:尚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的雏体.芽中有分生组织.
植物生长常见的三种无机盐:N、P、K.
N:使枝叶茂盛,缺时植株矮小,叶发黄(严重时呈淡棕色);过量时易患病,叶柔、产量低.(尿素、硝酸氨、氯化氨等).
P:促进幼苗发育、花的开放、果实、种子的早熟,缺时植株矮子,叶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过时浪费.(普钙)
K:使茎杆健壮,促进淀粉形成;缺时易倒伏,叶边缘呈褐色,并渐枯焦.(草木灰、氯化钾).
完全花结构:花托、花萼、花瓣(招引昆虫传粉)、花蕊(雌蕊、雄蕊).
雌蕊结构有:柱头、花柱、子房;
雄蕊结构有:花药(内有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花丝.
传粉:花粉掉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不足,导致减产.
受精:被子植物特有的双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子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子房壁——果皮;子房——果实;珠被——种皮;
胚珠——种子;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水对植物的意义: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2、水是溶剂;3、水参与植物代谢;4、水保持植物形态;5、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尖的成熟区,及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根毛→导管(木质部中)→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有机物的运输:筛管(韧皮部中).
形成层的作用:形成层细胞不断的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不断增粗.
草本植物的茎不能增粗的原因:茎中没有形成层.
气孔: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有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
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保护,气孔少,减少蒸腾失水.栅栏组织:叶绿体多,近上表皮;
海绵组织:叶绿体少.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统称叶肉.
叶脉:内生导管、筛管,支持和运输作用.下表皮:气孔多.
移栽带土坨:保护根毛,保证根的吸水能力.移栽剪枝去叶:减少蒸腾失水.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全国植树节:每年的3月12日.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题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的重要性:一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的基础;二是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探究、实验。
观察: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的记录、积极思考、成果交流。
调查: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

全部展开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题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的重要性:一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的基础;二是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探究、实验。
观察: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的记录、积极思考、成果交流。
调查: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方案(必要时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必要时用数学统计方法)。主要有普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实验变量:光照(明和暗两种对照环境)。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光和作用、动物捕猎);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出汗、呼气、排尿、植物落叶等);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含修草、变色龙、向阳性、向水性、背地性、雨后春笋等);5、生物能生长(鸡长大)和繁殖(蛋生鸡);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7、生物能遗传(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同时具备七大生物特征者为生物。
生物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鸡、鸭、鹅)、家畜(羊、猪、狗等)、宠物等。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会飞的昆虫、鸟类及细菌等微生物)、水圈大部(多在150米内)、岩石圈表面(人类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总厚20千米。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是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任何生物对环境都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普遍性),但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任何生物都有天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好处(柳杉吸收有毒气体、森林增加空气湿度),坏处(老鼠破坏庄稼)。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一片草原、一条河、一个湖泊等)。
生态系统必须有: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和水)。
生产者: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供自己和其他生物使用。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吸收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中只表示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没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食物网: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态系统的特性: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无限增多和无限减少,而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当人为对它进行干预时,它将很难恢复。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的积累,越到后面中毒越深。
七大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有重要作用,物种最复杂)、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七大生态系统相互关联。(阅读课本31页)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许多是全球性的。
显微镜的结构: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和机械部分(其它)。反光镜有两面,一面平面镜(外界光线明时用),一面凹面镜(外界光线暗时用)。遮光器(即光圈),暗时用大光圈,明时用小光圈。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和安放。
2、对光:物镜、反光镜同时对准通光孔。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时即可。
3、观察:放(标本放在显微镜上)、压(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降(转粗准焦螺旋,降镜筒,眼睛侧视)、升(看目镜内,逆时针转粗准焦螺旋)、调(转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移(物象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
4、清洁收镜:用擦镜纸擦目镜和物镜。
显微镜成像原理:经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坚持两步倒(上下倒、再左右倒)。
常见三种玻片:切片(“切”)、涂片(液体生物材料)、装片(“撕”或“挑取”,细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装片)。
制作临时装片:擦(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滴清水在载玻片的中央)、撕(撕生物材料)展(在清水里展平)、盖(用盖玻片盖好,让一端先接触水缘,缓缓压下,避免产生气泡)、滴(滴稀碘液染色,染色会杀死细胞,做活细胞实验或看生物活性时不要求染色。)、吸(左滴右吸)。
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保护、支持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核(遗传信息库)、细胞质、液泡(液泡的细胞液中溶有大量的物质,果汁的主要来源结构)、叶绿体(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生物作图要求:3H铅笔,偏左画图、右标注,下中写图的名称,指示线用水平线,图只出现点与线。
判断污点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的方法:
先转目镜,污点动则在目镜上,不动则可能在物镜和玻片上;再转玻片,动则在玻片上,不动则在物镜上。
制作装片:擦、滴、刮、涂、盖、滴、吸。
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施莱登、施旺共同创建“细胞学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植物细胞壁只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植物特有,进行光和作用反应式,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和线粒体(进行分解有机物反应式,“动力车间”,动、植物均在进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上有DNA(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DNA上有基因片段。
染色体的特点:每一个物种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是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由一个变两个的过程是细胞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分成两个,细胞质再分成两份,在中间形成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分裂初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加倍,加倍后的染色体再平均地分到两个细胞中。保证了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即所含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从受精卵细胞开始)→组织(四大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器官→系统(八大系统)→动物体。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器官→植物体。
四大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功能;如皮肤有保护,小肠腺能分泌消化液。
肌肉组织:收缩与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感到疼痛、痒等。
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动物器官:眼、耳、鼻、心脏、肝、肾、肠、胃、脾、甲状腺、唾液腺等。
植物四大组织:
分生组织:始终不分化,终生具分裂能力,能产生其他的组织。
保护组织:各器官的表面,具保护功能。
输导组织:导管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营养组织:六大器官中均含大量营养物质。营养组织中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和合作用。
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衣藻(植物)、草履虫、眼虫、变形虫(动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细胞内有一些结构。草履虫结构图书上70页。
赤潮: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海水颜色改变的现象。
水华:蓝藻、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引起水体变绿的现象。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见。
根据寄主不同分三类:动物病毒(流感、爱滋病、鸡瘟)、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萝卜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内的遗传物质。
病毒生活: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活细胞后通常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重新开始。
已知绿色植物30多万种,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
藻 类
单细胞藻类(衣藻)、多细胞藻类(水绵);淡水藻类(衣藻、水绵)、海洋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生活环境:多水中,少在阴湿陆地上;特点:全身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和无机盐,无根、茎、叶的分化。作用:释放百分之九十的氧;鱼类饵料;食用;药用。
苔藓类
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特点: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为假根;作用: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背、腹两面入侵,使苔藓类的生存受到威胁。)
蕨类
生活环境:森林或山野的潮湿环境;特点:具根、茎、叶,且有专门的输导组织;生殖:孢子生殖;作用:两亿年前的蕨类植物灭绝形成煤;药用(卷柏、贯众);饲料(满江红)。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胚)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
胚:将发育成新的植株。果实的结构:果皮和种子构成。
分类:1、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如玉米)和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如大豆、花生);
2、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如桃、玉米)。
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有生命的、过了休眠期的,胚是活的且完整的。
种子萌发的过程:1、吸水,子叶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2、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3、胚轴伸长;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幼根的生长原因:1、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量增多;2、伸长区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根尖四区:1、根冠:保护;2、分生区;3、伸长区(长得最快);4、成熟区(具根毛,增大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芽:尚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的雏体。芽中有分生组织。
植物生长常见的三种无机盐:N、P、K。
N:使枝叶茂盛,缺时植株矮小,叶发黄(严重时呈淡棕色);过量时易患病,叶柔、产量低。(尿素、硝酸氨、氯化氨等)。
P:促进幼苗发育、花的开放、果实、种子的早熟,缺时植株矮子,叶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过时浪费。(普钙)
K:使茎杆健壮,促进淀粉形成;缺时易倒伏,叶边缘呈褐色,并渐枯焦。(草木灰、氯化钾)。
完全花结构:花托、花萼、花瓣(招引昆虫传粉)、花蕊(雌蕊、雄蕊)。
雌蕊结构有:柱头、花柱、子房;
雄蕊结构有:花药(内有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花丝。
传粉:花粉掉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不足,导致减产。
受精:被子植物特有的双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子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子房壁——果皮;子房——果实;珠被——种皮;
胚珠——种子;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水对植物的意义: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2、水是溶剂;3、水参与植物代谢;4、水保持植物形态;5、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尖的成熟区,及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根毛→导管(木质部中)→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有机物的运输:筛管(韧皮部中)。
形成层的作用:形成层细胞不断的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不断增粗。
草本植物的茎不能增粗的原因:茎中没有形成层。
气孔: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有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
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保护,气孔少,减少蒸腾失水。栅栏组织:叶绿体多,近上表皮;
海绵组织:叶绿体少。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统称叶肉。
叶脉:内生导管、筛管,支持和运输作用。下表皮:气孔多。
移栽带土坨:保护根毛,保证根的吸水能力。移栽剪枝去叶:减少蒸腾失水。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全国植树节:每年的3月12日。

收起

A设计准备员
B现象观察员
C记录分析员
D综合陈述员
备注:设计准备员:针对要求提出本组的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
现象观察员: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
记录分析员:记录下观察员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
综合陈述员:综合实验设计和过程,分析并得出本组实验结论
5.不可忽略的总结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

全部展开

A设计准备员
B现象观察员
C记录分析员
D综合陈述员
备注:设计准备员:针对要求提出本组的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
现象观察员: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
记录分析员:记录下观察员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
综合陈述员:综合实验设计和过程,分析并得出本组实验结论
5.不可忽略的总结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节课的最后5-8分钟,我都要把本节的知识要点小结,并通过提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讲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思考“吃梅止渴、谈梅止渴、望梅止渴”这三种反射活动有什么区别,学生就能根据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差别分辨出来后两者都是条件反射。
四、重视课后实践活动
通过课外小调查等实践活动,可以使中学生物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各式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富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体验和掌握了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简单推理、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形成科技志向,训练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如何让生物课堂生动、充实起来-生物教学总结
如何让生物课堂生动、充实起来-生物教学总

摘要 利用生物学科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特点,从多个环节设计生动、充实的生物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课堂过程设计 课堂效率
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科学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生物世纪,生物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将不可预料。相应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生物的教学也就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然而由于中考不考生物,有不少学生轻视生物的学习,甚至把生物课看成负担。在此情况下怎样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是每个中学生物教师都要极力探索的问题。为此,我利用生物学科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特点,从多个环节设计生动、充实的生物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对教材的透彻理解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条件,而且要设想好每个环节,就好比在脑中演练一遍授课过程。要明晰每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学生才能有兴趣去接受,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全面的讲解。
二、课堂资料的查找、整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等作为新的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同样我们还可以在Internet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这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同时也促进和提高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我讲上一百遍说"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真实、印象深刻。而且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现在制作课件的工具非常多,目前比较流行和实用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3Dmax,flash等。其中又以Powerpoint使用的较多,因为其简单易学,制作速度最快。而flash是网络上制作矢量动画的软件,因为所占空间小,便于携带也很受老师们的欢迎。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课件,都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并把它们按照课堂流程贯穿到一起。一套生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课件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内容是否丰富、学生能不能快速接受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给学生全面的、形象的认识,我每次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要准备很久。首先是在网络上搜集好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这些工作在有空的时候就提前准备。我平时经常浏览一些生物网页和生物教育网站,比如中国生物论坛、中国基础教育网、K12教师频道、中教育星、生物网校……等,从中能发现很多和教学有关的资料,及时的下载和整理,形成了自己的多媒体资源库。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各地的生物教师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从而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所选取的图片要清晰,资料要详尽,动画和视频要形象生动,必须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所要介绍的内容,这样也便于教师的授课。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1.课前导入的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的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我国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是生物课教学成果的关键所在。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席位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最具体、直接、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抽象、理性的事物感到乏味厌倦。如在讲到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时,先展示各式各样的食物,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都喜欢吃哪些食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种食物?哪些食物含有我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哪些食物只是好吃却没有营养?这样学生就会自己针对疑问看书、思考、讨论,问题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如何让生物课堂生动、充实起来-生物教学总结
2.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按预先设计好的路子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好的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但有关资料显示,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平均有效率不够60%。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3.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所以在实验课上要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当的时候教师予以指正即可。
4.引导学生团结合作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效发展的需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在各方面与人合作,最终建立起与人在道义上的有效合作。在我的生物课上,采取小组记分制,前后四个同学为一个实验小组,每位学生都负责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所有的观察、探究实验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小组之间合作才能最终获得实验成绩。(生物课堂活动小组记分表如下:)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人员安排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题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的重要性:一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的基础;二是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探究、实验。
观察: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的记录、积极思考、成果交流。
调查: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方案(必要时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必要时用数学统计方法)。主要有普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实验变量:光照(明和暗两种对照环境)。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光和作用、动物捕猎);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出汗、呼气、排尿、植物落叶等);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含修草、变色龙、向阳性、向水性、背地性、雨后春笋等);5、生物能生长(鸡长大)和繁殖(蛋生鸡);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7、生物能遗传(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同时具备七大生物特征者为生物。
生物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鸡、鸭、鹅)、家畜(羊、猪、狗等)、宠物等。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会飞的昆虫、鸟类及细菌等微生物)、水圈大部(多在150米内)、岩石圈表面(人类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总厚20千米。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是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任何生物对环境都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普遍性),但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任何生物都有天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好处(柳杉吸收有毒气体、森林增加空气湿度),坏处(老鼠破坏庄稼)。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一片草原、一条河、一个湖泊等)。
生态系统必须有: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和水)。
生产者: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供自己和其他生物使用。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吸收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中只表示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没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食物网: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态系统的特性: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无限增多和无限减少,而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当人为对它进行干预时,它将很难恢复。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的积累,越到后面中毒越深。
七大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有重要作用,物种最复杂)、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七大生态系统相互关联。(阅读课本31页)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许多是全球性的。
显微镜的结构: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和机械部分(其它)。反光镜有两面,一面平面镜(外界光线明时用),一面凹面镜(外界光线暗时用)。遮光器(即光圈),暗时用大光圈,明时用小光圈。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和安放。
2、对光:物镜、反光镜同时对准通光孔。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时即可。
3、观察:放(标本放在显微镜上)、压(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降(转粗准焦螺旋,降镜筒,眼睛侧视)、升(看目镜内,逆时针转粗准焦螺旋)、调(转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移(物象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
4、清洁收镜:用擦镜纸擦目镜和物镜。
显微镜成像原理:经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坚持两步倒(上下倒、再左右倒)。
常见三种玻片:切片(“切”)、涂片(液体生物材料)、装片(“撕”或“挑取”,细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装片)。
制作临时装片:擦(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滴清水在载玻片的中央)、撕(撕生物材料)展(在清水里展平)、盖(用盖玻片盖好,让一端先接触水缘,缓缓压下,避免产生气泡)、滴(滴稀碘液染色,染色会杀死细胞,做活细胞实验或看生物活性时不要求染色。)、吸(左滴右吸)。
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保护、支持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核(遗传信息库)、细胞质、液泡(液泡的细胞液中溶有大量的物质,果汁的主要来源结构)、叶绿体(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生物作图要求:3H铅笔,偏左画图、右标注,下中写图的名称,指示线用水平线,图只出现点与线。
判断污点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的方法:
先转目镜,污点动则在目镜上,不动则可能在物镜和玻片上;再转玻片,动则在玻片上,不动则在物镜上。
制作装片:擦、滴、刮、涂、盖、滴、吸。
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细壁、液泡、叶绿体。
施莱登、施旺共同创建“细胞学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植物细胞壁只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植物特有,进行光和作用反应式,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和线粒体(进行分解有机物反应式,“动力车间”,动、植物均在进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上有DNA(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DNA上有基因片段。
染色体的特点:每一个物种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是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由一个变两个的过程是细胞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分成两个,细胞质再分成两份,在中间形成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分裂初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加倍,加倍后的染色体再平均地分到两个细胞中。保证了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即所含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从受精卵细胞开始)→组织(四大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器官→系统(八大系统)→动物体。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器官→植物体。
四大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功能;如皮肤有保护,小肠腺能分泌消化液。
肌肉组织:收缩与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感到疼痛、痒等。
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动物器官:眼、耳、鼻、心脏、肝、肾、肠、胃、脾、甲状腺、唾液腺等。
植物四大组织:
分生组织:始终不分化,终生具分裂能力,能产生其他的组织。
保护组织:各器官的表面,具保护功能。
输导组织:导管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营养组织:六大器官中均含大量营养物质。营养组织中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和合作用。
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衣藻(植物)、草履虫、眼虫、变形虫(动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细胞内有一些结构。草履虫结构图书上70页。
赤潮: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海水颜色改变的现象。
水华:蓝藻、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引起水体变绿的现象。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见。
根据寄主不同分三类:动物病毒(流感、爱滋病、鸡瘟)、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萝卜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内的遗传物质。
病毒生活: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活细胞后通常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重新开始。
已知绿色植物30多万种,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
藻 类
单细胞藻类(衣藻)、多细胞藻类(水绵);淡水藻类(衣藻、水绵)、海洋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生活环境:多水中,少在阴湿陆地上;特点:全身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和无机盐,无根、茎、叶的分化。作用:释放百分之九十的氧;鱼类饵料;食用;药用。
苔藓类
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特点: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为假根;作用: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背、腹两面入侵,使苔藓类的生存受到威胁。)
蕨类
生活环境:森林或山野的潮湿环境;特点:具根、茎、叶,且有专门的输导组织;生殖:孢子生殖;作用:两亿年前的蕨类植物灭绝形成煤;药用(卷柏、贯众);饲料(满江红)。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胚)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
胚:将发育成新的植株。果实的结构:果皮和种子构成。
分类:1、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如玉米)和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如大豆、花生);
2、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如桃、玉米)。
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