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1:19:30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陈胜、吴广起义 指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战国末年,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被统一的秦王朝所取代.但是,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后,没有重视与民休息,稳定社会,恢复经济.还在兼并战争过程中,他就让人图写六国的宫殿建筑式样,在咸阳仿造,数达二三百所,又兴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和豪华的骊山陵墓.其他如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南越用兵等,虽对巩固全国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因旷日持久地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而且使广大农民无暇从事生产,社会经济生活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馈,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的局面.与此同时,秦朝统治者还制订了严刑酷法,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罪人、刑徒多至数十万、上百万.而原东方六国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更为深重.在秦始皇统治的晚年,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六国贵族残余势力也乘机进行反秦活动,秦始皇于二十九年(前218)东游,途经博浪沙(今河南中牟西北)时,遭刺客狙击.三十六年,陨石堕于东郡,又有人在石上镌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样,以进行反秦宣传.
秦始皇病死沙丘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他任用赵高,复作阿房宫,尽征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又“更为法律”,厉行督责,用法更为刻深.以至 “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不少秦始皇的旧臣和秦宗室,由于赵高的诬陷被杀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日益尖锐.至二世末年,形成了“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的社会危机.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征发闾左九百人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陈胜(?~前208)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吴广(?~前 208)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贫苦农民.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利用 “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提出 “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鼓动戍卒说:“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
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县南).陈胜派葛婴率兵东进,同时以主力攻占□(今安徽宿县西南).□ (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东)、柘(今河南柘城北)等县.广大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踊跃参加起义队伍.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车六七百辆.陈胜召集当地三老豪杰商议大计,魏国名士张耳、陈余劝他立六国之后,以争取旧贵族的支持,陈胜不听,自立为王,国号 “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
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涨,各地百姓久苦于秦政,纷纷杀秦长吏,响应陈胜.特别是楚国旧境,数千人为聚的不可胜数.骊山刑徒英布与番阳令吴芮联兵数千人起义.东阳少年杀掉县令,推举陈婴为长,队伍迅速发展到两万人.秦嘉、朱鸡石等人起兵包围郯城.当过秦泗水亭长的刘邦(见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豪吏萧何、曹参等人拥戴下,杀掉沛令,迅速组成一支二三千人的武装.与此同时,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也纷纷起兵反秦.如齐国贵族后裔田儋击杀狄令,自立为齐王,楚国贵族后裔项梁、项羽叔侄也袭杀会稽守殷通.项梁自立为会稽守,以项羽为裨将,很快聚集了一支八千人的子弟兵.其他如原楚国的贵族房君蔡赐,孔丘的八世孙孔鲋等,也投奔张楚政权.
吴广率领起义军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击秦.周文的队伍在进军咸阳途中,不断扩大,到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辆,战士几十万,起义军进抵距咸阳百来里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秦二世慌忙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骊山墓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起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如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丞相.陈胜命他率兵入关支援周文,他却抗命而派韩广略取燕地.韩广在燕地旧贵族的怂恿下,也自立为燕王.周市至魏地,立魏国旧贵族宁陵君咎为魏王.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
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亲自督军应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判徒庄贾杀害.陈胜部将吕臣率领苍头军,随即两度收复陈县,并处死庄贾. 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使农民起义遭受暂时的挫折,但各地起义军仍继续进行斗争.陈胜部将召平,假借陈胜名义,封项梁为上柱国,命其领兵西向击秦.项梁率军渡过江、淮时,先后与陈婴以及英布、蒲将军率领的起义军汇合,队伍扩大到六七万人.项梁得到陈胜牺牲的消息后,召集各路义军将领在薛县会商,并接受谋士范增建议,立楚国之后为王,以资号召.随即在民间找得为人牧羊的楚怀王之孙名心的立为王,仍称楚怀王.项梁率领起义军大败秦军于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又派刘邦、项羽攻下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刘邦、项羽在濮阳、定陶、雍丘(今河南杞县)等地接连打败秦军,斩秦三川守李由.项梁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骄傲轻敌,被章邯偷袭以至牺牲.刘邦、项羽和吕臣引兵退守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今安徽砀山南).
章邯破项梁军后,又移兵击赵.命王离、涉间率兵包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师救赵.宋义到达安阳后,宴饮高会,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建议迅速进兵,遭到拒绝,于是杀死宋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他随即派遣英布、蒲将军领兵两万先行救赵.随后命全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持三日粮,以示必胜无退的决心.起义军经过九次激战,大败秦军,杀苏角、虏王离.之后,蒲将军和项羽又在漳南和□水上再破秦军.章邯见大势已去,又怕被赵高陷害,遂率余众投降.
在项羽率师救赵的同时,楚怀王又命刘邦率领所部西行入关,攻打咸阳.当时秦军主力已开赴赵地,西线空虚,刘邦的军队得以顺利进展.他采纳陈恢的建议,实行招降政策,秦朝的地方官吏纷纷归顺.因此,刘邦迅速攻下武关,直趋关中.秦二世三年八月,赵高胁迫胡亥自杀,立子婴为秦王.子婴谋杀赵高,派兵距守□关.刘邦绕过□关,大败秦军于蓝田.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的军队进抵灞上,秦王子婴奉皇帝符玺投降,秦朝灭亡.
由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朝的黑暗统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陈胜和吴广虽在起义不久即先后牺牲,但秦朝的灭亡是和他们首倡起义的功绩分不开的.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战争..........
中国一半人口卷入这场战争,战争过后,人口从4.3亿降到3.7亿人.......

太平天国起义时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起义

不知道LZ的宏大指的是什么,如果谈对当时时局的影响,那是黄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如果谈人数和涉及范围,那是太平天国;如果说坚持的最长的,应该就是白莲教了

西敏寺是英国皇家教院,是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也是英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教堂之一
西敏寺也译作威斯敏斯特寺,位于英国首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它的前身是7 世纪时在泰晤士河一个叫托内的小岛上建起的祭祀圣彼得的小教堂。
西敏寺从公元7世纪开始,经历过多次修建工作。13世纪英国国王亨利三世下令采用当时的哥特式风格对教堂进行改建。1245年动工,1517年基本完工。教堂的平面呈拉丁十字...

全部展开

西敏寺是英国皇家教院,是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也是英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教堂之一
西敏寺也译作威斯敏斯特寺,位于英国首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它的前身是7 世纪时在泰晤士河一个叫托内的小岛上建起的祭祀圣彼得的小教堂。
西敏寺从公元7世纪开始,经历过多次修建工作。13世纪英国国王亨利三世下令采用当时的哥特式风格对教堂进行改建。1245年动工,1517年基本完工。教堂的平面呈拉丁十字型,总长156年,宽22米;大穹窿顶高31米,钟楼高68.5米。教堂的柱廊宏伟凝重,双塔高耸挺拔。堂内装饰精致华丽,玻璃窗五彩缤纷。直到16世纪,带点法兰西风情的哥特式建筑才正式完工
西敏寺建成后即成为英国国王加冕典礼的场所。它是一座壮丽的哥特式教堂,数个由彩色玻璃嵌饰的尖顶并列在一起,美丽绝伦。
它无论在世界建筑史上,还是在英国过去九个世纪的悠长年代中,都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威斯敏斯特教堂不仅是宗教圣地,而且是英国王室的活动场所。从11世纪胜利王威廉开始,除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外,其他英国国王都在此加冕登基。王室的结婚、葬礼等仪式也在这里举行。威斯敏斯特教堂不仅是20多位英国国王的墓地,也是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墓地,其中有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布朗宁等人之墓.
西敏寺在1540年和1559年两度被国王关闭。直到1579年伊丽莎白一世时,才重开西敏寺,并将其改建为一所学校,从此管理西敏寺的人不再是主教,而是校长,而且由国王任命。直到19世纪,西敏寺是英国继牛津和剑桥之后的第三所大学。
亨利七世礼拜堂(Henry VII Chapel)是西敏寺最珍贵的宝藏,
英国皇室的重要正式场合几乎都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举行,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英皇登基大典,从1066年迄今,除了两次例外,英国所有国王和女王都是在此地加冕,死后也多半长眠于此,西敏寺忠实地纪录了英国皇族每一页兴衰起落历史。

收起

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