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2:44:01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11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222、、、、异读字异读字异读字异读字、、、、易错字辨析易错字辨析易错字辨析易错字辨析. ①异读字(注音并组词) 落 (luò) 落差 折(zhē)折腾 累(lěi ) 积累 (là )丢三落四 (zhé)夭折 ( lèi ) 劳累 (lào) 落枕 (shé)折本 ( léi ) 累坠 扒 ( bā ) 扒开 载(zǎi) 记载 省(shěng) 省份 ( pá ) 扒窃 (zài) 载货 (xǐng ) 反省 ②易错字(注意字的读音和写法) 诅zǔ咒 丰硕shuò 缀zhuì连 倔jué强jiànɡ 渲xuàn染 洗濯zhuó 寂寥liáo 玷diàn污 蜕tuì化 堕duò落 贪婪lán 雏chú形 孵fū化 嬉xī戏 金窖jiào 抢劫jié 禀bǐnɡ告 掳lǔ去 奢shē望 蹂róu躏lìn 柚yòu子 牙龈yín 沉甸diàn甸 碌lù碌终生 夜幕mù降临 繁弦xián急管 果实累léi累 不可磨mó灭 玲línɡ珑lónɡ剔透 具体而微 多姿多彩 虚度年华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险象跌dié生 慧心未泯mǐn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得失之患 心旷kuànɡ神怡yí 问心无愧kuì 专心致志 获益匪fěi浅 猝cù然长逝 死而后已yǐ 可望不可即jí 绝处逢生shēnɡ ③字词积累: 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④通假字:a.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b.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C.诲女知之 “女”通“汝”,你 ⑤古今异义:a.信 古义:真诚、诚实 今义:相信、信任 b.是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c.三 古义:虚拟,泛指多 今义:确实的数字 ⑥词类活用:a.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及时、按时. b.五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传不习乎 “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3333、、、、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把握:::: ①《理想》是一首现代史,诗人运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告诉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行道树》一文中采用拟人修辞方法,展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③《第一次真好》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 ④《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两个转折,形成鲜明对比.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⑤《落难的王子》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绘细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⑥《我的信念》作者通过写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自己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致力于科学研究,不谋求物质利益,追求宁静而简单的生活,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心爱的科学研究中 ⑦《<论语>十则》一文,大体上前四则谈学习方法,五、六、七则谈学习态度,后三则谈修身做人. 4444、《、《、《、《论语论语论语论语》》》》背诵背诵背诵背诵、、、、默写默写默写默写:::: ①别人误解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的考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待人接物处世之道: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⑤表现实事求是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二二二二、、、、本单元本单元本单元本单元资料资料资料资料补充补充补充补充::::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大多是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主人公可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篇幅大多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多采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